top of page

梁平正系列作品 ~ . 非器

“所有藝術(在杜象之後)都是觀念性的(本質上),因為藝術僅觀念性地存在著。~約瑟夫.科蘇斯(Joseph Kosuth)~

DSC-65k.jpg

NO.1501~1507 非器  2015  櫸木   一套七件

199Z6203.JPG

NO.1805非器  2018  肖楠木 33x7x10cm

102A1323.jpg

NO.1805非器  2018  肖楠木 33x7x10cm

102A1315.jpg

NO.1806非器  2018  肖楠木 41x10x16cm

1.書非書,器非器,一切創作其實都在藝術觀念的驅動下而誕生,總覽梁平正各系列作品,可深知他是一位兼具「思維」與「作為」的藝術家。在「重力釋放」之後,他再度提出「倒置美學」的創新觀念。

方桌1503a50X50X45樟木2015.jpg

NO.1503 方桌  2015  樟木 50x50x45cm

豆腐a肖楠30x30x15cm2016.jpg

豆腐  2016  肖楠木 30x30x15cm

2.「倒置美學」是梁平正在觀察人類製作器具時,首先注重功能性,其次才考慮美感;然而經過時代的進步,這些舊器具被機能更好的新器具所取代,漸漸喪失其實用性,在此之時其潛在的美感頓然浮現。梁平正以反向思考,「倒過來」創作器具,抽離器具的功能,賦予器具全新的輪廓之美。在此論述下,梁平正創造了各式不具功能的物件,如無法閱讀之書、無法乘坐之椅。

大黑鷹a2014樟木.JPG

大黑鷹  2014  樟木 185x76x55cm

a252k.jpg

黑鷹  2010  樟木 173x55x53cm

3.在藝術的「作為」表現上,每一件木雕作品上都留存著一刻一鑿的肌理,身體力行地親手將作品完成,累積至今的各項考驗讓梁平正領悟到「順性而雕」的重要。

493k壹號三角沃土135x80x70樟木&檜木2006 - 複製.tif

三角沃土  2006  樟木&檜木 135x80x70cm

506k壹號漂島110x60x60檜木2006 - 複製.tif

馬鞍  2006  肖楠木 110x60x60cm

P1100510.JPG

福器  2011  櫸木 25x10x9cm

20世紀初,杜象的「現成物」概念就像潘朵拉之盒,一發不可收拾。在此概念下,梁平正或多或少亦受到這股意識的牽動,對生活裡的器具——湯匙、叉子、工具等具有實用功能的物品產生興趣,再透過「倒置美學」的概念,抽離其功能性,巧妙的是,他又依然把握住視覺上一種曖昧的特質,比如作品仍能看出像湯匙般的圓形內凹輪廓,藉由這點來引發觀者產生疑惑,讓藝術的原創性和趣味性充滿其中。

59k魔翅95x75x50台灣肖楠2008.jpg
bottom of page